法鼓山是台灣當今佛教四大名山之ㄧ,其前身是東初老人創建的「農禪寺」與「中華佛教文化館」。農禪寺籌建於1971年,以禪修為主、務農為生,於1975年定名為「農禪寺」。

DSCN0044.JPG  

東初老人是太虛大師的學生,也曾經擔任江蘇省鎮江名剎曹洞宗定慧寺的方丈,為曹洞宗創始人洞山良價下第五十代傳人,老人同時也在臨濟宗下常州天寧寺參學,亦在臨濟宗普陀山系的寺院出家,故一人傳承曹洞宗與臨濟宗兩支法門。

東初老人曾經是大陸焦山佛學院的校長,這佛學院在當時有極高的地位,培養了不少高僧大德,星雲大師便曾在那裡讀了兩年書,最後就在東初老人新任院長後,因為不認同老人的教育政策而離開 (星雲大師曾與東初法師論議「利眾與自利」、「傳統與現代」等問題) ,雖然兩人最後皆因為國共戰爭而紛紛來到台灣,星雲大師也曾擔任東初老人創辦之《人生雜誌》的主編,但兩人的緣分似乎僅止於此。

DSCN0045.JPG  

另一方面,聖嚴法師則在台灣從軍中退伍下來之後,決心再次出家,而依止東初老人(1907年—1977年)為剃度師,換言之,東初老人是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入門師父。故而聖嚴法師承東初老人之遺志,於1977年東初老人圓寂後接掌佛教弘化事務。

DSCN0048.JPG

據說農禪寺早期為一棟兩層樓的農舍:一樓為客房;二樓供奉文殊師利菩薩,稱為文殊殿。寺院周圍遍布菜園、竹林,直到1977年常住眾僅有四人,平日多親手種植菜蔬,以供寺內食用。但在聖嚴法師接手之後,開始於寺中舉辦週日講經法會,並於1979年成立「禪坐會」,1982年成立「念佛會」,週週舉辦共修,人數最多可達上百人。

DSCN0043.JPG

 

我想聖嚴法師必然有感於人間佛教自利利他的意義遠大於閉門自修,故而也開始普門大開,廣濟群眾。而這條路線與星雲大師不謀而合。

 

DSCN0047.JPG

我很喜歡農禪寺的寧靜與清幽感,這裡有兩面牆書寫著金剛經,充分顯示金剛經所談的般若智慧是禪修者的指導方針

 

DSCN0046.JPG

目前我們看到的農禪寺是在2010年5月動土,2012年12月,正式落成啟用。

DSCN0051.JPG  

農禪寺前有一大水池,內有一片荷花池,充分展現水月道場的意境。

DSCN0105.JPG

隨著法鼓山法務蒸蒸日上,聖嚴法師遂於1989年購地創辦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。地點在金山,這尊來迎觀音據說是聖嚴法師禪定時看到的,便照所見製作,並放在入山口以示歡迎信眾前來

 DSCN0052.JPG  

一般遊客信眾不能直接開車進法鼓山,因為現場停車位有限,所以我們必須先將車停放在半山腰的入山口,再搭接駁車上山,如果腳力尚可的人其實也可以健行上山。

DSCN0055.JPG

候車處的環境非常好,感覺很舒適

DSCN0098.JPG  

由於聖嚴法師主修觀音法門,所以這裡的道場便直接命名為觀音道場。

DSCN0057.JPG

我們一下接駁車之後,義工立刻非常親切的前來招呼我們,向我們介紹整個法鼓山環境,哪些景點可以去逛逛,中餐地點,咖啡廳地點....等等,因為這裡是個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,我們只能在這裡的齋堂用餐,無論中餐,咖啡都是隨喜,沒有定價唷。

DSCN0060.JPG

我將觀世音菩薩視為自己的父母,自然是要先到觀音殿禮拜觀世音菩薩,這裡的觀音殿前同樣有一潭清水,有些人在此禪坐,享受那片刻的寧靜

DSCN0058.JPG   

這裡的大殿同樣不能拍照,我們很虔誠的入內禮拜觀世音菩薩,果然是觀音道場,我一進殿內便立刻感受到極強的力量,當下差點感動到想掉淚,我在這裡抽了一張觀音菩薩給我的法語,感覺非常準 「失敗了再努力,成功了要更努力,便是安業樂業的準則 」,我自覺現在是從失敗中走出來,但還沒有到達成功的水準,我想觀世音菩薩是要提醒我這輩子要一直努力下去,不能懈怠。

DSCN0066.JPG

離開觀音殿之後,因為離中午用餐時間還有一小時,我們決定去拜訪法鼓山第三尊觀世音菩薩

DSCN0068.JPG  

這一尊在戶外的觀世音菩薩,名為開山觀音,是法鼓山最早的一尊觀音像,圓滿了當年持誦(大悲咒)覓道場的因緣,要來到這尊菩薩前須先走一小段竹林步道,感覺像是入山去找修行高僧似的,頗有意境唷

DSCN0072.JPG

 

我們接著來到大雄寶殿並入內禮拜釋迦牟尼佛,藥師佛與阿彌陀佛,這三尊佛與我們這世界的因緣最深,其中釋迦牟尼佛就在我們這世界成佛,是我們這個人間的慈父。

DSCN0073.JPG

 

從大雄寶殿遠眺,可以看見法華鐘樓,我們決定立馬過去,這是一段很陡的下坡路段,還要走過法華二橋

DSCN0080.JPG  

 

DSCN0082.JPG

 

DSCN0084.JPG

 

據說「法鼓」一詞來自《妙法蓮華經》:「惟願天人尊,轉無上法輪,擊於大法鼓,而吹大法螺,普及大法雨,度無量眾生,我等咸歸請,當演深遠音。」所謂「擊大法鼓」,就是敲響佛法淨化心靈的鼓聲,使人心獲得安樂與平靜。

DSCN0085.JPG

法華鐘重達25公噸,仿唐造形,鐘體鐫刻了整部妙法蓮華經,大悲咒與多寶塔多寶如來與釋迦牟尼佛雙佛並坐圖

DSCN0088.JPG         

由於法鼓山的地理形貌,猶如一個縱臥的大鼓,故引經典之喻,取其似鼓之形,「法鼓山」之名遂由此而得,故而這法華鐘也成為了重要的鎮山物。當我還正讚嘆這鐘的神聖並沉浸在這思緒中時,突然聽到中午打板聲,便趕緊快步走回第二大樓的四樓齋堂,老實說體力不好的人應該會感到非常喘,因為要先走一段滿陡的上坡路,接著再爬四樓,再加上我不知道這裡的齋堂是如何用餐,如果像佛光山雲居樓那樣過堂,那就很打擾師父們了。

還好,這裡的齋堂是自助式取餐,但是男眾與女眾必須分開坐,素菜幾樣,加上一道水果,菜色當然不如一般素食餐館,但我個人是很能接受的。用餐過後,我們接著去二樓輕食區喝咖啡休息小憩

DSCN0089.JPG

 

接下來是此行最後一個行程,去禮拜藥師佛

DSCN0092.JPG

 

去參訪藥師古佛也要過橋,這裡一條修整非常舒適的迴環步道,沿著曹源溪散步,整個身心都好舒暢呀

DSCN0090.JPG

 

DSCN0095.JPG

 

DSCN0091.JPG

 

這裡真是個遠離塵囂,洗滌身心的好去處,確實很適合禪修

 

DSCN0093.JPG

DSCN0097.JPG     

這就是藥師古佛,這佛早在法鼓山之前就已經安座於此,佛的造型承襲了南北朝時期雄厚,樸毅之風格,低眉含笑,安詳的俯瞰人間 

DSCN0104.JPG

 

由於搭接駁車進山時,發現路程並不遠,慢慢散步走,15分鐘就可到達停車場,所以我們決定走路下山

DSCN0103.JPG  

走路下山的好處是走的不費力,又可以沿途細細品味這裡的清幽寧靜,我發現這裡有著非常好的延溪步道,希望下次可以停留更久的時間

DSCN0101.JPG

我想這裡的秋天應該會很美,希望下次在訪時,可以見到艷紅的楓葉

 

DSCN0100.JPG   

總結這次造訪法鼓山道場的心得,法鼓山的義工師兄師姐們非常親切有禮,可以感受到他們護持道場的熱忱,這讓我們非常讚歎歡喜。相較於義工們的大方主動,這裡的法師們則顯得較為靦腆,見到我們這些外來客時都會有些不自在,我想這應該是環境造就所致,每個道場都可能因為宗風走向與環境而出現不同的性格,例如佛光山多數的法師們比較大方主動,很容易笑臉迎人,與我們打招呼說話,而我因為經常造訪佛光山相關道場的緣故,便養成見到法師就熱情問好的習慣,但這樣的習慣好像不太適用法鼓山,太熱情會讓法師們不自在的。 

不論如何,我很喜歡這裡,來這裡的方式也滿簡單的,除了自己開車之外,也可以搭國光號上山,從台北市來到這裡車程約1.5小時,推薦大家有空可以來這裡走走唷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p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